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:::
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

聾人介紹及QA

我該怎麼稱呼聽不到的人,比較適切?

如果你會台語,可能常聽到老一輩子的人「ㄟ告」兩個字,這樣的稱呼非常不尊重聽不見的人,像是啞巴、瘖啞人士等,這些帶有貶義的稱呼,都不妥。

如果我們改為帶有尊重的口吻,稱呼為「聾人、聽障」會更好!

那聾人跟聽障這兩個詞有什麼差別呢?其實還是有些不同。

早期我們認為,聾人就是不會說話只會比手語,聽障者則以口語為主,但到了現在,觀念有慢慢的調整與改變,聾人意識開始抬頭,擁有自我認同、自我認可等,此「聾」字也開始代表著文化特色,而非障礙。其實稱呼聾人、聽障都可以,主要是要「尊重當事者」,可以請問他,我們該怎麼稱呼你比較適切,會更好!

現在還是有許多媒體及書本、報章雜誌等稱呼聾人為貶義詞,如瘖「啞」、聾「啞」等,我們希望大眾傳播媒介可以透過正確的知識及標題來影響大眾,而非再使用「啞」這個詞誤導民眾,容易產生對我們的貶意及不尊重。

如果您的工作有教育或是傳播的責任,我們希望您可以透過簡單的介紹或是解釋,讓聾人在更有愛且更尊重的社會下受到對待。

全台灣的聾人有多少?

台灣約有12萬的民眾有聽力損失的問題。如同近視可依據深淺分類,聽力損傷也可分為輕度(俗稱:微聽損)、中度、中重度、重度以及全聾。(統計日期2022.9月止)

聾人是遺傳嗎?還是生病引起?

造成聽損的原因,可能為先天性或後天性因素;先天性聽損原因包含遺傳性及非遺傳性(如母體胎內感染、新生兒低體重、缺氧、嚴重黃疸)、後天性成人聽損則與疾病、外傷及噪音相關等。

聾人去哪裡讀書?

台灣現有三所聾人學校,分佈在北部、中部、南部。

臺北市立啟聰學校、台中市立啟聰學校及國立台南大學附屬啟聰學校。

聾人和聽障者需要什麼輔具?

聾人(完全聽不見者):手語翻譯、聽打、門鈴警示燈、警報指示燈、震動式鬧鐘等

聽障者(聽力損失較輕者):助聽器、人工電子耳等

什麼是聾人文化?

主要通過手語進行交流的社區的社會信仰,行為,藝術,文學傳統,歷史,價值觀及共用機構等。

讓我來舉個例子,例如聾人的表達方式比較直接,因為他們聽不見,對於表達方式比較主觀且直接,如不喜歡某是、某物,都會很直接表達立場,雖還是會因人而異,但大多還是這樣的情況。再來是文字理解較差,因為手語文法和一般聽人使用口語文法差異性大,加上手語是視覺語言,聾人在閱讀、書寫技巧等和一般人做比較,還是略有差別。

如果我有同學、同事是聾人,我該如何與他相處?

一開始我們都不會手語,所以可以用最自然且最親切的表情來表達,像是一個親切的微笑、點頭,都可以釋出善意,讓他們可以開始認識你,如果他是全聾人,你不會手語,你可以學一點簡單的手語與他溝通,如果是聽障者,則可以用唇語、慢慢地說來與他溝通!

微笑和善意是全世界最美麗且通用的語言,用這個最真摯的語言相處,相信你就可以與聾人做朋友!

跟聾人相處有什麼禁忌嗎?

  1. 不要拒絕他,盡量讓他們參與目前的事物或是話題,不要排斥他們,或說「不要管、你不懂」等方式讓他們感受到排外。
  2. 要有耐心,比手語或是在溝通過程,可能需要花一點時間,不要讓他們認為你很急、不耐煩,多一點時間會讓你們溝通更順利。
  3. 要有同理心,手語是一個視覺的語言,每個人比手語時的方式、習慣都不同,有一些人可能在說一些事情會比的誇張一點,表情豐富、動作大等,千萬不要用異樣的眼神看他們,覺得很奇怪或是突兀,這就是他們。
  4. 要用手語與他們溝通,如果你會手語,要用手語與他們溝通,那是他們的母語,如果有較多聽人在場,我們也許會因為方便或習慣開始用手語聊天,但是聾人看不懂,也不習慣,可能會開始有猜疑、猜測的想法,也是一種不尊重,不管在討論什麼,盡量都要用手語比出來,讓他們一起參與!
  5. 尊重他們,讓他們有自立自主的選擇,並給予尊重,不用過度給他們建議或是幫他們決定事務,讓他們可以獨立自主生活。

我可以怎樣協助聾人?

你可以當他們的翻譯,為他們翻譯手語,讓他們溝通可以更順利!

或是有一些生活、就學、就養、工作等問題,也可以協助他們處理,日常中的打電話等簡易服務,看似簡單,卻可以讓他們非常方便!

 

回到上方